Wednesday, March 30, 2011
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创作于1796年。可以称之为海顿在协奏曲领域的最高成就,也被普遍认为是作曲家最优秀的一部器乐协奏曲。在音乐史上原本便为数不多的小号协奏曲中,海顿的这部作品更被认为是同类作品中的瑰宝!根据史料记载,除了这部作品外,作曲家还写过其他管乐协奏曲,譬如长笛协奏曲、低音管协奏曲以及双圆号协奏曲等,但大多已经遗失,这部《小号协奏曲》是海顿写下的最后一部协奏曲,因此更显得珍贵。
海顿第二次赴英国旅行后返回时,是在1795年的夏天,此曲便是次年(1796年)写的。此曲为小号协奏曲的典范之作,经久不衰。它那进行曲式的前奏,犹如推开了春天的一扇窗,迎着凉爽的春风让颇有些阳刚的旋律直达心脾--不知能不能用让人敞亮和亢奋来形容。
第一乐章是快板乐章,海顿并不急于掀起音乐的波澜,采取欲擒故纵的办法,先抑后扬,以很轻的力度由弦乐奏出主题,独奏小号加入以后,与乐队展开竟奏,逐渐推向高潮。
第二乐章是歌唱性的行板,音乐富于沉思性。在这个乐章里海顿发挥了魏丁格尔的新乐器能演奏半音的特性,而且尽量发掘它的潜能。他让小号在音乐进行中向远关系调转移,还在走向中用半音阶向前过度,这是自然小号和接管小号跟本不可能做到的。这样几近奢侈地使用音符,使人觉得海顿是在一个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里享受。
第三乐章是灿烂的终曲乐章,这部协奏曲就因为这个乐章而名扬四海,成为海顿全部作品里最流行的一部。这个乐章的正主题旋律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曲调,许多种古典音乐旋律辞典里收入这条旋律,国外的电台广播里常采用小号演奏的这段音乐做时段或栏目的开始曲。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总体的艺术气质是绚丽辉煌、生机勃发,充满了欢乐气氛。海顿写这首协奏曲时已经64岁,这个年岁在十八世纪称得上是高寿了,可是海顿在这个岁数上写的音乐不见丝毫暮气,不但完全保持着活泼幽默的风格,而且更加开朗热情,有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他在晚年攀上了音乐的最高峰,这与他两次的伦敦之行有很大关系。他回到维也纳以后写《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时已64岁,但是这首协奏曲的青春活力甚至要超过他中青年时期的作品,是他的创造力在晚年焕发出的绚丽光彩。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海顿写的最后一协奏曲,也是他所有协奏曲里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首。二百多年过去了,这首乐曲已成为小号音乐的经典文献,是每一位专业小号演奏者必备的曲目。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