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ould life be if we had no courage to attempt anything?



1. 致虚极,守静笃

2. 夏侯勝、黃霸既久繫,霸欲從勝受《尚書》,勝辭以罪死。霸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勝賢其言,遂授之。

3.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4.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Tuesday, January 13, 2015

Patch Adams (1998)

"Now you have the ability to keep me from graduating. You can keep me from getting the title and the white coat. But you can't control my spirit, gentlemen. You can't keep me from learning, you can't keep me from studying. So you have a choice: you can have me as a professional colleague, passionate, or you can have me as an outspoken outsider, still adament. Either way I'll probably still be viewed as a thorn. But I promise you one thing: I am a thorn that will not go away"--.Patch Adams (1998)

Monday, December 29, 2014

Tuesday, July 19, 2011

马勒第八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

  MAHLER:Symphonie No.8

  马勒创作此曲时,曾写信给门盖尔贝格,称,“这是在我过去作品中最大的作品,内容与形式都非常独特,无法用语言来表示。你不妨想象大宇宙发出音响的情形,那简直已不是人类的声音,而是太阳运行的声音。”他又说,“我过去的交响曲,只不过属于这首交响曲的序曲。过去的作品表现的都是主观性的悲剧,这首作品却是歌颂伟大的欢乐与光荣。”这首交响曲原分为4个乐章,后取消中间的谐谑曲与慢板,变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降E大调,激动的快板,歌词选自梅因兹大主教符拉巴努斯·毛鲁斯所作的拉丁语圣诗《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先由合唱唱“请造物主的灵降临,你的创造在我们心中”作为经过句后,由第一女高音用降B小调优美地唱“赐我恩泽”为第二主题。各独唱者承接而加上合唱。在第二主题后,有两个女高音表现的新旋律,然后唱“您给予我安慰,给予我崇高的仁慈,生活的源泉,爱的光辉,如甘露般的恩惠。”之后的短小结尾沉重地结束呈示部。发展部开头出现进行曲风格节奏,巧妙地运用第一主题的两个动机,合唱按第一主题变形唱“我们的身躯因您所赐而充满力量。”平静后加入第二主题材料,减慢后第一主题动机做各种处理,独唱者唱“您的火焰为我们燃烧,您的爱在我们当中奔流。”加上合唱后,以第二主题衍生的新旋律,向前做圣咏风格的进行,独唱者加入,以“驱逐我们狡猾的敌人,赐予我们和平,直到永恒。通过您,我们至高无上的引路者,让我们躲避一切邪恶,赐我们予胜利”形成高潮。接下来的歌词是“请赐予我们多重的仁慈,您就是圣父右手七宝齐全的手指。通过您,让我们认识圣父,认识圣子,对圣父、圣子以及圣灵,让我们信仰您和圣灵,直到永远。”发展部最后高唱“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从第一主题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再现第一主题后,独唱者唱第二主题,歌词是:“请赐予我们您神圣的恩典,赐予我们和平,让我们挣脱斗争的锁链,使我们预见欢乐。”结尾在对位技巧之后,童声合唱“光荣归于上帝我们的圣父,归于圣子,他曾死而复活。也归于圣灵,天长地久,直到永恒。”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歌德的《浮士德》第二部分最后一场的配乐,马勒认为,这是对“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的祈祷的较好应验。这是对浮士德与玛格丽特在天界超越了自身的描述。这一部分分为3段:第一段稍慢一点,由降E小调序奏和快板构成,加以合唱与独唱。第二段以女声独唱为中心。第三段具有圣诗风格,有8名独唱者:第一女高音(罪之女)、第二女高音(赎罪之女)、第三女高音(光明之神的母亲)、第一女低音(撒玛利亚之女)、第二女低音(埃及的玛利亚)、男高音(赞美玛利亚的学者)、男中音(快乐与天使澄明神甫)、男低音(沉思的神甫)。先以稍慢的慢板,在小提琴八度震音下,低音弦乐与木管呈示主要的动机群,表现宁静的大自然。铜管承接后,加上合唱,反复各种变化,合唱歌词大意为:“森林莽莽苍苍,巉岩重叠如嶂,树根纠缠盘绕,树干密密参天.百道山泉飞溅,千座岩扉荫罩,狮子与人为伍,默默在周围徘徊,如此洞天福地,实为圣爱所在。”极乐神甫:“欢乐之焰永恒,恩爱情缘如楚,胸中苦痛煎熬,法悦三昧如醇,圣箭穿我心.圣枪刺我身,雷石捣我为齑粉,电火烧我成灰烬。一切虚无之物。消失如灰飞烟灭,唯有耿耿长明星,永恒之爱的核心。”沉思的神甫:“脚下悬岩重万钧,下临绝壑深千仞,千道溪泉齐奔泻,飞泡溅沫浮光晶,古木森森立擎天,如有大力参浮云,宏哉爱力正如此,造形万物育万类,周围风狂怒号,林涛声声如涌,山泉直下千里,水波粼粼喧哗,灌注谷底如施刮,电光闪闪下天郊,扫除毒雾与妖氛,万里长空更清寥,爱之使者告世人,永恒造化育众生,纵使心热如焚,心态冷如冰霜,官能迟钝失灵,如被锁链禁锢,诸神解我焦思,光明照我饥渴心。”飘浮在高空中,荷着浮士德灵魂的天使们合唱:“灵界高贵的成员,已从魔鬼手中救出,凡是自强不息者,都能获得我们拯救,更有爱从天降,圣光庇护其身,极乐之群与之相遇,衷心表示欢迎。”升天的孩子们旋绕在最高山顶合唱:“手挽手儿我和你,连成一圈真欢喜,一起跳跃歌唱,唱出圣洁情感,神明所教养,我们所依赖,我们将瞻仰,我们所敬爱。”较年轻的天使们的合唱:“玫瑰花,圣洁手,赎罪女子情意厚,助我获胜,大功告成。获此至宝,获此灵魂。天花乱坠,恶者自退。
  天花所中,魔鬼崩溃。地狱之刑,习之已惯。魔受爱恼,倍觉悲惨,即使老狯,恶魔之王,锐利之痛,刺彼胸膛,请君欢呼,齐声歌唱。”较成熟的天使们合唱:“尘世遗蜕,荷之辛苦,纵是石棉,也非纯净,精神之力,吸引颇强,吸引元素,附着于身,形与神合,亦肉亦灵,纵有天使,亦难分泾渭,只有永恒之爱,才使灵肉离分。”较年轻的天使们合唱:“雾罩岩顶,方觉察有生命的精灵,在周围活跃.浮云澄清,看出是活泼的升天的孩子,他们摆脱了尘厄,手拉手连成圆圈,神会心领,上界的绮丽新春,他初来应与孩子们为伍,渐底于成,宏德于已。”升天的孩子们合唱:“竭诚相迎,作为良友.此身如蛹,尚在茧中,亦如抵押,天使之质,我们加以保护,为之层层剥去茧壳,生命得到福佑,已长大变成美好。”在极高极洁净的石龛中赞美玛利亚的学者:“在这儿自由眺望,精神无比高扬,有美人结队成行,飘摇而直上上界,其中有庄严的圣体,星冠璀璨辉煌。我向光辉瞻仰,世界上最崇高的女帝呵,请让我在苍穹下面,瞻仰你的神圣。请你容许,侠气与温情,激荡着男人的心胸。以圣洁的爱向你奉献,您一旦庄严地命令,我们的勇气便不可战胜。您只要稍加安抚,心中的焦躁就会突然清净。最纯洁的处女,最崇高的圣母,万民选出的女王,位与诸神为伍。”合唱:“你是不可扪触者,但你也不禁止,易受诱惑的人们,虔诚地向你走近。世人不容易拯救,谁能用自己的力量,挣断欲望的锁链,踏着光滑而倾斜的坡,谁能不容易失足!”赎罪女子们的合唱:“在天乡处处翱翔,请接受我们的心声,您崇高无比的圣母,您大慈大悲。”罪之女(玛丽·玛格达连,歌词选自《路加福音》第七章第三十六节):“我以爱情向圣母祈祷,泪洒圣子脚上,滚滚如涂香膏,不顾法利赛人讥讽,我持小瓶向圣母请求,瓶中芳香流溢不尽,我以我的发丝告诉圣母,它曾擦干神圣的肢体。”撒玛利亚之女(歌词选自《约翰福音》第四章):“我以此泉水祈祷我圣母,亚伯拉罕曾到此放牧。我以此水桶祈祷我圣母,耶稣曾以它解渴。我以此清泉祈祷我圣母,清泉滚滚,源远流长,永世常清不竭,流向四面八方。”埃及的玛利亚:“我在此圣地,卸下救世主,作为我之证,祈祷我圣母,我以您的手臂,阻我入门去,作为我之证,祈祷我圣母,潜居沙漠,40年忏悔,祈祷我圣母,我在沙漠中,所记告别辞,辞意含况福,祈祷我圣母。”3人合唱:“您不拒绝罪深的女人,向您靠拢。人如能忏悔,忏悔必有功,其功不会没,升之于无穷。这儿有一位善女,一次偶然失身,过失出于无意,请您广开鸿恩。”赎罪之女(玛格丽特):“回过头,回过头来,无比的圣母呵,无比的光辉,请慈悲地一瞥我的幸福,我早年的爱人,他已经回来,不再是那么痴呆。”升天的孩子们环绕着向前:“他那健壮的躯体,已比我们有力。我们的诚心呵护,会得到丰富的馈赠,我们过早离开人间,对人也全然无知,他却见多识广,会给我们教益。”赎罪女子(玛格丽特):“被珍贵的精灵环绕,神智尚未十分清醒,他还未感知到新鲜的生命,便已进入神圣之群。看哪,他已摆脱了尘世的所有羁绊,抛弃了旧日的腐臭皮囊,从厚重的云霞中,挣出青春的力量,请让我用心指导他,他还在新生的白昼中,睁不开眼睛。”光明圣母:“来吧,升向更高的境界!他会觉察到你.他会跟着你飞升。”赞美玛利亚的学者:“忏悔感悟的人,沐浴着神圣的光辉,从此改头换面,共同超凡人圣,任何向上的意志,无不向您皈依。处女,圣母,女神,天后,但愿永远得到您的恩佑。”神秘的合唱告终:“一切无常事,只是一虚影,不可企及者,在此事已成,不可名状者,在此已实有,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向上。”

Saturday, July 9, 2011

Immortal Beloved 电影原声

电影原声 《不朽真情/不朽的情侣/贝多芬传 Immortal Beloved》

CD编号:SRCR-9956
曲目:
1. 交響曲第5番ハ短調op.67「運命」~第1楽章
2. エリーゼのために
3. 交響曲第3番変ホ長調op.55「英雄」~第1楽章(抜粋)
4. ピアノ?ソナタ第14番嬰ハ短調op.27-2「月光」~第1楽章
5. 交響曲第6番ヘ長調op.68「田園」~第4楽章
6. ピアノ三重奏曲第5番ニ長調op.70-1「幽霊」~第2楽章(抜粋)
7. ヴァイオリン協奏曲ニ長調op.61~第1楽章(同)
8. ピアノ?ソナタ第8番ハ短調op.13「悲愴」~第2楽章
9. ピアノ協奏曲第5番変ホ長調op.73「皇帝」~第2楽章,第3楽章(抜粋)
10. ミサ?ソレムニス ニ長調op.123~キリエ(同)
11. 交響曲第7番イ長調op.92~第2楽章(同)
12. ヴァイオリン?ソナタ第9番イ長調op.47「クロイツェル」~第1楽章(同)
13. 交響曲第9番ニ短調op.125「合唱」~第4楽章“歓喜に寄す”(同)

Thursday, June 23, 2011

怨藕:沉樱与梁宗岱

杨建民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2008年第10期刊出作家章洁思的《美丽的樱花》一文,记述女作家、翻译家沉樱的有关情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研究著名诗人、学者梁宗岱,我从台湾作家林海音处获得沉樱与梁宗岱晚年的一些资料,了解到他们已不大为人所知的家庭生活。笔者将这些情况介绍出来,以使人们更多地了解这位仍然以其灵动、鲜活
文字活在人们心中的女作家。



  自从一次回老家理事、遇见身心备受折磨的粤剧女演员甘少苏后,富于诗人气质、一副侠义肝胆的梁宗岱便对这苦命的女子负起了不容推却的责任。但是,这样的作为,严重伤害了作为妻子的沉樱。在知道梁宗岱与甘少苏的交往情况后,沉樱便带着三个孩子从当时内迁至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梁宗岱当时任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主任)居处迁出,择地另住。

  梁宗岱返回重庆后,仍然去找沉樱。但沉樱很难再回去了。结果是梁宗岱两处往来。1944年的冬天,为了躲避国民党政府的“宣召”(蒋介石数次去信,召梁入其“智囊团”),也为了个人的感情,梁宗岱辞去复旦大学教职,回到家乡广西百色隐居,与甘少苏生活在一起。

  抗战胜利后,沉樱带着孩子到上海,在复旦大学等处工作。此间,梁宗岱曾前往会面,见到三个孩子,并打算接他们母子四人去广州生活,但遭到沉樱拒绝。事后不久,沉樱便远走台湾。这一对有共同精神追求、十多年共同生活的夫妻,从此便水天相隔——三十多年,以至永远……

  由于爱情引发的矛盾,结果常常是“怨”。彼此一旦离别,故人旧景时时“又上心头”,便加倍“不堪回首”。所谓“剪不断,理还乱”。这种情绪,也可以说是沉樱,这位敏感女作家长期纠结的情绪的逼真写照。

  沉樱自尊心很强。她携带孩子到台湾后,在苗栗县头份镇著名的大成中学教书,靠并不丰厚的收入,维持全家生活和三个孩子的教育费用。刚到台湾时,梁宗岱与沉樱虽还偶尔通过香港朋友传递书信,但梁宗岱此时收入并不多,所以亦没有钱接济他们母子。随着大陆政治气候越来越严峻,梁宗岱与沉樱渐渐便无从通讯,以致音讯全无。



  在台湾工作的沉樱,除去教学外,还开始从事翻译工作。由于她深厚的学养,作品选择精粹,加之译笔灵动优美,这项“副业”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60年代中期,她自己印行了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的《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译本。在台湾此书一年内竟印行了十次,先后印数达十多万。这收获鼓励了沉樱,她开始出版一套大多自译的“蒲公英译丛”。在愉快的翻译和成功出版中,沉樱不仅有了可以维持生活的经济保障,也创出了显示自己学识,给自己精神以支撑的事业。

  在沉樱心灵深处,那难以言述又难以忘怀的情绪,却长久地纠结着。虽然在台湾的沉樱的亲戚都表现出对梁宗岱不忠的不满,可沉樱仍一直以“梁太太”自居。后来随孩子去美国居住后,给台湾友人如林海音等的通信中,信封上发信人都写着“梁陈瑛”(沉樱本名陈瑛)。可见,她心底是绝没有将梁宗岱排除在外的。

  在公开的场合,沉樱又十分难于表述这种情绪,只有时对愈来愈长成人的孩子论及与他们有血肉联系的梁宗岱。一次,沉樱对大女儿思薇说:“说来你父亲其实不错,但实际上他要负大责任。”这话虽简洁但蕴含了非常多的内容。既表达了对梁宗岱的情思,又对他在婚姻上的不忠怀有深深的“怨”。这是多么矛盾、复杂!

  沉樱一般是不提及梁宗岱的,但别人提及梁,她亦决不回避。据台湾作家琦君回忆,一次她与家人唐基在美国沉樱家作客,谈笑间,唐基说起梁宗岱教授是他复旦大学的老师,今天对她应当称“师母”时,沉樱微微笑了。琦君描述:“我偷眼看她双颊微红,笑靥里似乎充满了回忆的甜蜜。”唐基接着讲起梁宗岱轶事。他说梁是名教授,上课时除本班学生以外,旁听同学极多,门外都站满了人。梁宗岱时常穿英国式西装短裤和长及膝头的白袜,潇洒地慢步走向教室。他饲养的一只山羊,像狗一样,温顺地跟在他后面亦步亦趋,直跟他到课堂,才自己转身回去。讲这些时,沉樱听得入神,笑眯眯地说:“他就是那德性。”这话没有怨,只有关爱,是只有听到别人对最亲爱人赞扬时才会流露的昵语。

  由于有了《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译本的成功,沉樱又陆续翻译出版了许多世界著名作家如毛姆、赫曼·赫塞、屠格涅夫、左拉等的精美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这时,她忽然起意要出版一本梁宗岱的译诗集《一切的峰顶》。她的朋友林海音觉得有些怪,为何梁宗岱有那么多译著,沉樱偏偏挑中这一部呢?原来,《一切的峰顶》中所收的诗歌,大部分是30年代中叶梁宗岱与沉樱到日本叶山旅居期间所译,译述过程自然是沉樱亲历。这部诗集此时由沉樱亲自来出版,内中包含的回忆与纪念情意,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1963年过年期间,远在美国的儿女给尚在台湾的沉樱寄信慰问。除夕,沉樱给大女儿思薇的信中,有这么几句话:“你们来信没有说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没有想什么‘一夜乡心五处同’。此刻我想起这些千古名句,深深体会着往昔那种音讯不通生离近似死别的凄惨。”其实,与儿女是可以通信的,此时刻“音讯不通生离近似死别”的恐怕只是梁宗岱与自己了。“一夜乡心五处同”,这白居易伤凄的诗句,此时恰恰是沉樱一家的写照。所以,信末沉樱又重述了一遍:“我们这分散五处的一家人……”在美的子女三人,沉樱,当然还有梁宗岱。否则,怎么说“五处”一家人呢?

  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及夫人,是梁宗岱和沉樱共同的老朋友。1935年,马思聪第一次到北平演奏,就与妻子王慕理住在梁宗岱家,两对夫妇还留下珍贵的合影照片。1949年后,马思聪当了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文革”中不堪侮辱,夫妻双双从大陆出奔。1968年他们到台湾演奏时,沉樱悄悄地去听了马思聪夫妇的音乐会,忆想当年成双的情景,“聆听那些美妙而耳熟的琴音,真是百感交集,成了座中泣下最多的人”。



  时光流转,到了70年代末,国门终于可以打开一丝缝隙了。已经成年的二女儿思清与丈夫试探性地回到中国,“找我爸爸——找你”,女儿对着开门的父亲喊出几十年来的第一声。父女相见,是在长久的分别之后,那该有多少的话要谈啊!父亲拿出自己劫后所幸存的写作、翻译手稿及其他资料,女儿答应回美国后将这些东西复制保存。这些故物便被带往美国。

  当知道有梁宗岱的东西带出后,沉樱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赶去翻看。故物历历,连同女儿对父亲情形的追述,沉樱积郁几十年的情绪,再也不能压抑,如深藏却始终滚烫的熔岩,喷发而出,汩汩流动:

  宗岱:

  前两天思清找出你交她的资料去影印,使我又看见那些发黄的几十年前的旧物。时光的留痕那么显明,真使人悚然一惊。现在盛年早已过去,实在不应再继以老年的顽固……

  这是目前所知道几十年后两人最早的通信了。沉樱的态度是真挚的,也是令人感动的宽解。面对无情的时光老人和揪心的情状,沉樱更是万分伤感:

  在这老友无多的晚年,我们总可称为故人的。我常对孩子们说,在夫妻关系上,我们是怨藕,而在文学方面,你却是影响我最深的老师……

  “怨藕”,这是沉樱积蕴了多少年的感受啊!与梁宗岱共同生活的甘少苏读到这“怨藕”二字,亦竟自流起泪来。

  唐人孟郊有两句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藕丝、莲子,它们总是与牵系和苦楚连在一起。沉樱的“怨藕”,道出了多少艰辛的心路历程!

  接下来是告知情况,似乎没有因时光流逝产生的陌生。心灵是张开的,灵动的,仍然是对最亲的人的倾述:

  我们之间有许多事是颠倒有趣的,就象你雄姿英发的年代在巴黎,而我却在这般年纪到美国,做一个大观园里的刘姥姥。不过,人间重晚情,看你来信所说制药的成功和施药的乐趣,再想想自己这几年译书印书的收获,我们都可以说晚景不错了。

  这富于生气的文笔,反映出沉樱与梁宗岱通信时特有的愉悦,尽管此时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沉樱告诉梁宗岱:他的《一切的峰顶》也印了。还记得梁译出了歌德《浮士德》,请梁寄去让她出版。但她不知道,在“文革”中,梁宗岱的多部译稿被焚毁,其中就有这部《浮士德》。后来梁宗岱病中坚持译出上卷,但伤病终于夺去自称可以活到一百岁的才子,梁译的《浮士德》只能永远是一半残璧了。

  沉樱在文学方面深受梁宗岱的影响。例如她在文章中常引用法国思想家蒙田的句子。信中还说,自己买到一册英译的蒙田全集,实在喜欢,但不敢译。她是深知梁宗岱最爱蒙田的。早在30年代梁宗岱便译出过部分蒙田随笔,以后常常捧书吟哦,并且起意要译出蒙田全集。沉樱说自己不敢译,当然包含了自谦的因素。沉樱还真诚地说:她的几本译书真想请他过过目。因为“至今在读和写两方面的趣味,还是不脱你当年的藩篱”。

  不久,梁宗岱的信也飞到了美国。尽管在“文革”中、“五七”干校里,他的身体受到最严重的伤害,数种伤病一起纠缠着他,但他的精神一如既往。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在这部书里都写就了大半了,而且不管酸甜苦辣,写得还不算坏……”他还引用英国诗人白朗宁的诗句:“跟我一起朝前走,最好景还在后头!”说这“仍是我最常哼的两句诗”。从这信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梁宗岱的部分精神性格。

  不久,梁宗岱的病就十分严重了,但他们之间仍时有信件往来。所论生活及笔调,完全是最亲人之间特有的。信末相互署名,基本都是“岱”、“樱”单字,内容也多牵涉儿女情况。如沉樱说到小儿子思明时,有“任性不服输的毛病(像你),和遇事过于和善迷糊(像我)”这样的句子。此时两人的情感,与其说恢复了,不如说升华了,将那难以解脱的“怨”超越了,完全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和谐。

  沉樱还想给梁宗岱出书,甚至梁宗岱给甘少苏写的一本词集《芦笛风》也可以帮助出版,那种对梁宗岱文字的宝爱真正无以复加。梁宗岱晚年精心制药,发明了一两种极有名的特效药,此时也常常托人带到美国,或邮给沉樱,希望能对沉樱的病有所帮助。但他们彼此身体都愈来愈差,信也越写越短。虽然沉樱在可以“尽量看书,欣赏风景”时,十分“可惜你不能来此同游”,甚至透露出想回大陆居住的愿望,但梁宗岱能说什么呢?

  沉樱并没有告诉儿女们与梁宗岱通信的事。1982年,沉樱在已经步履维艰的情况下,毅然退掉了在美国的住房,并对所有家具、衣物作了处理,虽说是回国探亲,但实际是想回国定居。她先后到上海、济南、北京等地,见到了赵清阁、阳翰笙、朱光潜、卞之琳、罗念生等文艺界老朋友。在国内徘徊数月时间,沉樱终于没有去广州,因此,她没有最后见到梁宗岱;再由于一些不尽如意的事,沉樱不得不带着无尽的思绪与怅惘,返回了那个并非自己故土的国家。



  1983年11月,梁宗岱的生命被死神阻断。沉樱、梁宗岱这一对“怨藕”在人间相会的企愿,只能留待另一个世界去完成了。沉樱虽最后没有见到梁宗岱,但存留她印象中的,肯定仍然是他年轻时的潇洒,不致为宗岱最后衰老病残形象造成心灵更加的痛楚吧?

  在美国的沉樱更加衰弱了。从其朋友的回忆可知,她的行动已异常缓慢,并常常不是十分清醒的。但也有意外,1986年沉樱八十岁生日时,林海音等一些文坛好友要写文章发表以示纪念,去信沉樱,要照片,尤其要沉樱与梁宗岱共同的照片。沉樱就急急地催着孩子并嘱咐:“赶紧找出来挂号寄去。”这似乎是她最后的一脉心火了。

  就在这一年,好友林海音将所能集中到的沉樱散文收在一起,又加上沉樱为自己所译作品写的序言,出版了一册厚厚又精美的沉樱散文全集《春的声音》。书中插入了许多照片,其中有极可珍贵的梁宗岱与沉樱合影的数帧照片,这大约是这对“怨藕”几十年后象征性的共同“亮相”吧?但愿我们能从中窥到他们曾经、乃至升华后永远的精神灵境。

  1988年4月,沉樱病逝于美国马里兰州老人疗养院。我们永远不能知晓这位极具才华、丰富敏感的女作家离世时的最终心情了。沉樱遗嘱将遗骨葬回故土,这恐怕不仅意味着对身体的安息,更要紧的,是想求得一方灵魂的栖息地吧?或许梁宗岱给沉樱信中所引陶渊明的名句可以表述他们共同的生命态度: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Friday, June 17, 2011

Sunday, June 12, 2011

胡适:杜甫《羌村三首》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噓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御史箴卷



鲜于枢(1246-1302) 字伯机, 楷书《御史箴卷》 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

Bob Dylan's Letter

Nothing much is happening here I guess - Bob Shelton is waiting for Jean - the dogs are waiting to go out, the thiefs are waiting for an old lady - little kids are waiting for school - the cop is waiting to beat up on someone - them lousey bums are waiting for money - Grove Street is waiting for Bedford Street - the dirty are waiting to be cleaned - Everybody is waiting for cooler weather - and I am just waiting for you -.

Saturday, June 11, 2011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唐·白居易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Sunday, June 5, 2011

思绪之束

《思绪之束》——[美]卡尔·桑德堡

我想起了海滩,田野,
眼泪,笑声。

我想起建造的家——
又被风刮走。

我想起聚会,
但每一次聚会都是告别。

我想起在孤单中运行着的星星,
黄鹂成双成对,落日慌乱地,
在愁闷中消隐。

我想要越过茫茫宇宙,
到下一个星球去,到最后一个星球去。

我要留下几滴眼泪,
和一些笑声。


Bundles

——Carl Sandburg

I have thought of beaches, fields,

tears, laughter.

I have thought of homes put up-

And blown away.

I have thought of meetings and for

Every meeting a good-by.

I have thought of stars going alone,

Orioles in pairs, sunsets in blundering

Wistful deaths.

I have wanted to let go and cross over

to a next star, a last star.

I have asked to be left a few tears

And some laughter.

自题金山画像

自题金山画像
宋·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Friday, June 3, 2011

午节

午节
宋·方回

年年节与物相符,
笋已成竿燕欲雏。
客里不知端午近,
卖花担上见菖蒲。

Thursday, June 2, 2011

西江月 黄陵庙

西江月 黄陵庙

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钓船笛/好事近

钓船笛/好事近
宋·张辑

载酒岳阳楼,秋入洞庭深碧。
极目水天无际,正白苹风急。
月明不见宿鸥惊,醉把玉阑拍。
谁解百年心事,恰钓船横笛。

洞庭秋月

洞庭秋月 宋·赵蕃

平湖万里宽,秋月一天白。
隐隐岳阳楼,有人自横笛。

Wednesday, June 1, 2011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Sway by Markus Haider

陈鸿寿-1


苏东坡: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送别

送别 清·吴琪

雪意满芳洲,苍山引去舟。
霜风醒客梦,笳月起边愁。
万里从军急,孤身倚剑游。
家园落日里,莫上最高楼。